8gx`6q<|
中国煤炭网 作者:王秀琴 >n0{ZF&`1
Ca +LI[V
位于喀什河中下游的尼勒克县苏布台乡,山峦叠翠、河水绵延。极目远眺,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吉林台公司光伏场站映入眼帘,7万亩光伏板汇成“蓝色海洋”。 sHDn)[;#i
~qe"2J
(U
在今年全国低碳日,央视财经频道《经济半小时》栏目播出了《新疆:大漠戈壁崛起绿电“蓝海洋”》探访节目,吉林台公司光伏项目板上发电、板下放牧,光伏板与草场交相辉映、绿意盎然的画面定格在央视电视画面上。 gZ(+,.p
c8t+H
迎难而上,开启向阳征程 GZG\V#$`
UYAkEY[c
“我们要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加快“风光水蓄储”综合能源基地建设……”年初工作会上,该公司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,明确发展思路,打响前期建设“发令枪”。 I
PkxkmK
Jr\iwmt)_
“我们开发建设新能源起步晚,在前期最难的就是获取指标。受新疆区域综合电价结构偏低、区域外送通道受限等形势影响,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复杂性、严峻性、不确定性上升。”该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解斌介绍。 )&l.2(t.
DI900WZ_
吉林台公司积极打好资源获取主动仗。部门员工带动家属,家属带动亲属,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,寻找到有价值的项目信息100余条。 R,/ZHZe
"hS&
6t7i
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1080兆瓦,这一亮眼提气的数据,背后是吉林台公司全体人员的努力付出。 Lr%d*
`q*9:9e
光伏项目位于伊宁市尼勒克县苏布台乡,属于山间盆地,占地面积接近7万亩,组件分散在起伏连绵的山地之上,较平地修建光伏面临更大的挑战。 (%RcWR57
wh_^ \:
建设项目部负责人徐亮,是第一批进场的光伏建设者。他住在牧民转换牧场空置的房子里,边干边摸索、边学边实践,从前期踏勘、工程设计、设备采购到道路修建、桩基浇筑、设备到货、升压站建设,他全过程参与、全身心投入,工地质量监督及技术交底成了他每天现场巡视的“必修课”,他迅速适应了水电向光伏领域的专业角色转变。 bG`h*Xo
o/~7Y'W@
“不怕你们笑话,那段时间我3个多月没回家,身上都有虱子了。”提起建设初期的事情,他开玩笑地说。 A~u.ri
j`
YOGl3Uc
“施工现场坡度大,地质条件复杂,人工倒运散料费时费力,恶劣环境造成工程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,施工人员流动性变大,光伏组件安装工效和项目建设进度成了大问题。”徐亮与项目部全体人员团结一心,对标对表抓推进,聚焦堵点抓落实。 gg'irFEw>
E g
DG&k
向光而行,国能铁军敢闯敢试 rJ~Wr.
0" :0S %
作为该集团“四保一大”光伏重点工程项目,自开工以来,吉林台公司坚持以“严”字当头,靠前管控安全、质量、进度等各个关口,吹响攻坚号角。 )L"F' L
C#~GHt
“当年投决、当年开工、当年投产。”55天完成80兆瓦110千伏升压站主变GIS关键设备到货安装;131天完成升压站并网前各项调试,具备受电条件……在重达112.7吨的主变运输安装过程中,项目建设人员全程步行跟车,盯紧运输的每一个细节,最终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下成功将主变运输到位,并仅用4个小时完成主变安装,为升压站提前具备受电条件奠定坚实基础。 |+}X-H
W?&yrk(;=
“从水电进入光伏,有太多未知与挑战,需要我们从零开始一一攻克。”作为光伏接机发电先驱部队的一员,李镇说。 U9CdR!4qOp
p_;vvbg
“水电与光伏虽然都是电力,但有很大不同之处,扎根生产准备一线、立足岗位、一步一个脚印,努力提高自身水平。”与李镇一起并肩作战的还包括郭波、周恒权等同样来自吉林台水电的同事。 JiFVm^1
Kca&g9/
2023年7月,随着一声令下,李镇4人立即前往108万千瓦光伏项目现场开展生产准备工作。他和团队成员在总结水电生产管理有效经验的基础上,逐步建立完善了光伏电站技术管理体系,提前编制完成3座光伏汇集站、3座储能站、3个光伏电站的调度命名、运行规程编写、应急预案、安全生产制度印刷、送电启动方案等工作,共签订调度并网协议签订7份。他每天深入现场,严抓安全关、质量关,共发现问题和缺陷510余项,已完成整改496项。 s|lR7z
XgO3N/q*
在接机发电的关键时期,吉林台公司总经理陈智梁直接进入现场办公、亲自督战,化被动“接招”为主动“破题”,与地方政府、电网公司的沟通,加快送出工程建设投用,开展投产前电力业务许可证办理及并网协议签订,确保项目并网。生产技术部负责人何明带领技术团队一线攻坚,连续奋战两个通宵,协调解决接机发电过程中的设备隐患排查、道闸送电以及送出线路等重要工作,确保电站顺利并网进入试运行。 $g?kgG am
};S,yN
vA+
“临时接入方案确定后,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施工,开始并网前各项准备工作,从签订并网调度协议,以及开展技术监督、质量监督、设备联调共用52个小时,创造了新疆电网最短时间并网的奇迹。”项目部主任孙伟说。 )@Nn
df_
]!2MJp3]t
向绿转型,板下畜牧“光伏羊” r 'c:1a
^MC(#H.N
在一个个光伏板下,昔日荒漠化草场变成优质牧场,几千多只羊满地撒欢,成为尼勒克县的独特一景。 |t%l 2QsD
ieGg}57
“自从安装了光伏板以后,这里的草更茂盛了。现在,牛羊在光伏板下吃得可饱了。”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喀拉苏村83岁的牧民阿不都拉可汗·木拉特说。 ;{8Z}3Aw
[N|9|l&^4q
吉林台公司在推进工程大力进展的同时,把绿色施工,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,采取系列措施,实现“板上发电、板下放羊”的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之路。 *EV:'m
V}u`D}<Q
“我们建立牧光互补新发展模式,不仅实现了光伏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,又推进了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。光伏电站的建设,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当地恢复生态环境,光伏板的铺设在减小风对植被影响的同时,清洗面板的水还会下渗到草地里,加上光伏板本身的遮蔽性,水分蒸发量下降,空气湿度增加,随着草地含水量大增,遏制了草场荒漠化的扩大,实现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。”吉林台公司副总经理刘宝权介绍。 T JO3y
Mb H[stEZe
“建设光伏板有好处,草场变好了,今年我多养了200多只羊,能多挣5万多呢。”牧民阿不都·居来提高兴地介绍。 D"Wm:
l9RiX.C
曾经撂荒的山头,如今变成了绿色宝地。在不远的将来,这里的“汩绿电”将输送到千家万户。同时,该“牧光互补”项目还可容纳百万只羊在此散养,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可观收入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|
一共有 0 条评论